一首唐·颜真卿的《劝学诗》形容了孩子第一天上学的情形,很多家长都用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来激励孩子学习。
原因有二,一是大多数这样的课程都只让孩子参加,家长不可以旁听。据说是只有9-17周岁的孩子才能被这样开发,大人的脑子,已经“过期”了,这样的模式导致家长无法及时发现骗局,很容易被诱导买课。
上学以后,笔头练习题是不可缺少的,有很多家长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孩子在家都会做的,怎么到了学校反而不会了呢?
绝大多数新手家长让孩子上学的目的其实很单纯,要么是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,我觉得孩子得上学。要么就是孩子上学了我出去就不必面对诸多亲朋的疑问:孩子上学了嘛?
搜索标签: